首页

sm婉慈初九女王

时间:2025-05-23 15:18:20 作者: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冷适应调控机制 实证“获得性遗传”理论 浏览量:48995

  藏族世居青藏高原,自古以来,从居于岩洞、山洞,逐步住进了帐篷,渐随岁月斗转星移,慢慢居住夯土房屋、石砌房屋和木建房屋等。

  每一个具有浓厚藏乡特色的建筑背后,都有自然地理与历史因素,更有着其鲜明的地域人文特色,以及独属于这一高地的、建筑里的文化密码。

  西藏,是青藏高原的主体部分。从万年以来的人类文化历史中得知,西藏高原从来就不是“孤岛”一座。随着近年来多项重大的考古发现,不仅丰富了西藏地方史的研究内容,也让人们对这一区域的古代文明史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成果。

  在此其中,藏族建筑又有怎样的历史、特点和类型呢?

  西藏古建筑专家木雅·曲吉建才对此有一套自己的总结:藏族建筑历史悠久,结构特殊,形式多样,风格独特,历经远古、吐蕃、古格、萨迦、帕竹、甘丹颇章和近现代7个主要时期。

  2018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尼阿底遗址(位于藏北那曲市申扎县境内的尼阿底山的西坡上)这处来自青藏高原腹地的重大考古发现及其研究成果,将人类首次登上青藏高原的历史推前到4万年前,也书写了世界范围内史前人类征服高海拔极端环境的最高、最早的纪录。该遗址海拔4600米,是一处规模宏大、地层保存完好、石制品分布密集、石器技术特色鲜明的旧石器时代旷野遗址。

  “早期的人群随着生存条件和食物等资源,根据环境的适应度选择不停地、远距离地移动,而且这种移动超出我们现代人的想象。”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夏格旺堆,在一次讲座中如是说。他表示,近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大约1万年前的西藏古代遗址不断被发现,而且不少。

  曾被考古界公认的西藏三大原始文化遗址之一的卡若遗址就出现了石砌房屋。该遗址发现有房址、道路、石墙、石台、石围圈、灰坑等遗迹。

  相关研究成果显示,卡若遗址分为早、晚两期。发现房屋基址28座。其中的圆底房屋,经复原,是一种以室内立柱和周边斜柱搭成的圆锥形窝棚式建筑。另有竖壁半地穴式和地面式建筑。晚期的半地穴式房屋,在穴四壁垒砌石墙,有的在上部续建一层楼居,显示出建筑的地方特色及营造技术的进步。还发现可能与原始宗教有关的圆石台、石围圈遗迹。

  木雅·曲吉建才认为,藏地的建筑物多为原地取材,是为了最大限度地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更集中了藏族先民的智慧与审美赋予建筑本身的文化内涵。

  不可否认,虽然藏区地域辽阔,各地的建筑风格有一定的差异,但无论地处哪里,人们第一眼就能判断出眼前的建筑是否为藏族民居或用于其他的藏族建筑。

  这种确定性来自建筑本身的鲜明外观,源自地域特色,也是藏地建筑自身所展现的内涵和韵味,更是千百年来世居的人们,不断沉淀的文化符号。

  据史料,远古的藏族先民,最初居洞穴与岩缝间,以狩猎为生,待驯化动物,从动物的皮毛中,学会了手工制作帐篷,慢慢再学会筑墙,掌握筑墙工艺后,简易的夯土房屋出现。人们对石器的应用炉火纯青时,有了坚固的石砌房屋。夯土和石砌技艺的不断完善,一些以防御为主的碉楼也随之出现。

  据史料记载,布达拉宫就是藏地碉楼建筑中的翘楚。木雅·曲吉建才对这一建筑赞不绝口,他说,吐蕃时期的布达拉宫城堡规模之宏伟、装饰之精美、结构之坚固、戒备之森严,是历代宫堡所不能比拟的。

  纵观历史,在藏地,几乎每经历一个时期,各地就会有新的宫堡式建筑出现,比如古格王朝、桑珠孜、江孜宗山等现阶段仍然不断被世人探访的西藏知名文化遗址。

  而在林业资源较丰富的地方,木屋建筑是藏地又一大特色鲜明的建筑,尤其是在藏南谷地。

  作为西藏为数不多的古建筑领域的专家,木雅·曲吉建才的足迹踏遍了西藏的山山水水,他为西藏的古建筑遗产的保护和传统建筑领域的研究工作,几乎倾注了自己的毕生精力。

  据他介绍,西藏传统的木屋建筑一般将圆树砍成两半,用来作柱梁,拼成一种“并杆式”的屏障,围成一圈便成为传统的木建房。也有地方先支起4根柱子,然后在上面打木板,做成房子,这种现象多见于墨脱等地。

  正因为这一区域的气候湿热,杂草丛生,毒蛇等动物活动频繁,所以世居在那里的人们根据积累的经验,从土地上支起四根柱子,将最下层空出,在高处用木板盖起房子,然后在屋顶覆盖一层稻草或者芭蕉叶,以防范毒虫猛兽。这是西藏木建房屋的显著特点。

  再说说藏式传统建筑理念以及外观的独特之处。藏式建筑总体给人以美丽、神秘和古朴、粗犷的神奇美感。它是朴素的,一般也没有凌乱的装饰物,体现了藏民族在审美上一贯表现的简约与质朴。但每个建筑背后的细节里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又使得其独一无二。

  单从设计来讲,藏地传统建筑一般一间四方形的屋子,中间立一根柱子。以此类推,左右面积大些,再增设立柱。房屋面朝南方,这是藏族先民祖辈积累的经验,与高原气候寒冷但日光充足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直接的关联。只有朝南的房屋才可以充分吸收到高原一天的日光。除此,藏地的传统建筑不会建太高,其最佳高度是要有最佳的采光和让居住者感受到舒适和暖和。

  从外观讲,窗户是建筑立面的主要组成部分,而西藏传统建筑中窗的排列和大小可能不一,窗在墙面的位置,有高有低,排列可能并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看似随意,却给人以一种不规则的美。

  藏地建筑的外观最醒目的特色是用红白两种颜色来衬托整体布局,据说,藏族先民以游牧为主,其食物来源单一,以肉食和奶制品为主。而在藏族先民的简单认知里,肉食即红食,奶制品为白食,相当于今天人们口中的荤食和素食。由此出现的红白文化,逐步延伸至建筑层面,将普通老百姓的房屋粉刷成白色,以区别以红和黄作为主色调的宗教场所。

  除红、白、黄三色外,藏地传统建筑也常使用黑色,一般运用在房梁、窗户和门楣的两侧。总之,每一种色彩和不同的使用方法,都被赋予某种宗教和民俗的含义。门框、门楣、窗框、墙面、屋顶、柱头等,调绘多种色彩,表现出艳丽明快和光彩夺目的色彩效果。

  此外,以游牧为主的藏族先民,天生热爱马牛羊等动物,所以,延续至今的藏区大部分居民在房门上有放置牦牛角的习俗。若深究其中的意味,大约也是一种早期古人的图腾式崇拜。

  藏地建筑上屋顶还有树立旗杆的习俗。与今天人们以为的这种习俗来源于宗教不同,树立旗杆是早期每个部落和村寨的集体象征。直到后期,才加入了宗教的元素,并延续至今。

  (中国西藏新闻网)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诺如病毒流行季来临 学校和托幼机构要做好防控

水是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35%,全国有近2/3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

海南自贸港31个封关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

生产性服务业方面,一季度,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指数分别增长12.7%、8.2%,邮政、电信广播电视及卫星传输服务、货币金融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0%以上高位景气区间。近年来,依托全球领先的信息软件技术,我国智能汽车、智能家电等产品加快升级,广受世界认可,不断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国家森防指办公室派出工作组协调指导贵州省森林火灾扑救工作

经审理查明:2009年至2022年,被告人陈鸿起利用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党组书记、局长,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厅长等职务上的便利,为有关单位和个人在承揽道路工程、涉水工程、保险经纪服务项目等事项上提供帮助,直接或通过他人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9031万余元。

定格《科学的七个瞬间》 CCTV-9央视纪录频道播出

有记者提问:据报道,2月28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启动第四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预计将持续至3月17日,计划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天下第一道班”:驻守云端 以路为家

乌鲁木齐3月2日电 (刘雨珊 申凯龙)春回大地,冰雪消融。连日来,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陆续迎来了北归候鸟,冰雪初融的河面上,成群结队的鸟儿振翅齐飞、悠然嬉戏,展现出盎然生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